名城保护宣传系列纪录片《老城新韵》第三集——新生
来源: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众号 发布时间:2024-06-18 16:17:14

6月17日晚上8点,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、广州广播电视台共同制作的高清纪录片《老城新韵》第三集——新生,在广州新闻频道《城市话题》栏目播出。

广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“老城市”,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广州始终注重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,特别是近年来,广州以“绣花”功夫不断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,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,保老城与建新城相得益彰,广州的历史文化街区、名镇、名村、传统村落、历史建筑等重获新生,但是新生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,当中有着怎样的坚持与智慧,才得以让历史文脉赓续?

以”绣花“功夫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街区

永庆坊位置图

恩宁路骑楼街诞生于1931年,被誉为“广州最美老街”。作为广州较早的旧城微改造项目,永庆坊创新采用了“政府引导、企业运作、居民参与”模式,这条曾因年代久远而衰旧的老街,近年来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基础上精细改造,重获新生,成为热门的“打卡地”。 

如何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?广州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重点工作,一街一策,根据街区特点因地制宜制定街区保护利用策略,形成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新范式。

目前广州市26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均已编制完成,制定了历史建筑维护修缮利用规划指引、历史建筑修缮图则,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提供了适应街区特点的专业技术支撑。
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原名城保护处有关负责人表示:“延续原来的风貌和生活,才能把广府的文化传承下去,希望街区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提出来的‘绣花’功夫,慢慢做,一点点做,而且要久久为功,一代接着一代地做。”

保护优先、以用促保,广州在行动

洛场村位置图

洛场村位于花都区花山镇东部,现存保留有碉楼45座,青砖屋200多栋,是广州周边地区最大的、以碉楼为特色的古村落。洛场村通过各种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保护利用,不仅仅让村内的碉楼得到活化,零星散落在村内的青砖屋、泥砖屋同样迎来蝶变,化身为非遗民间体验馆、特色餐饮店、民宿酒店等,游客表示在这里找到了“诗和远方”。

广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“老城市”,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广州四十年来始终注重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,深入探索古村活化利用,一个又一个洛场村以“不落场”的气魄,厚植广州人敢为人先的闯劲,谋出新路,特别是近十年来,广州着力推进传统村落活化保护,曾经残败的古村落、古建筑,又一次向世人展示出它们的古老魅力。
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名城保护处有关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也期待,广州未来有更多洛场村这样的案例,能够使得保护优先,以用促保,成为名城保护工作的一个共识。”

打造广州保护利用的”工厂传奇“

广州铁路博物馆是老广州南站的所在地,也是原粤汉铁路南端始发站——黄沙车站旧址,“中国铁路之父”詹天佑曾在此办公。在黄金地带保留这么一块面积做博物馆,当时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奢想。老铁路人罗访苹得知老广州南站要关闭拆除时夜不能寐,一气呵成写了一封信,希望让历史续写下去。


这一封信很快得到时任广州市领导的重视,原广州市规划局作出答复,决定留下广州的铁路记忆。“我们的愿望实现了!” 老铁路人开心地奔走相告。
2014年,遗存的带站台仓库建筑被认定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。广州2016年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,粤汉铁路黄沙车站旧址又活化利用为广州铁路博物馆。

广州铁路博物馆、诚志堂、聚龙湾、TIT创意园、华安楼、城安围船厂等历史建筑活化利用项目,纷纷利用旧厂房、旧物业,发展科技、文化等创新载体,做好彰显文脉、显绿露水的文章。它们结合城市更新和重点平台建设,分步推进活化利用,串珠成链,打造出串起珠江水系的广州保护利用“工厂传奇”,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、生态文明提升、人居环境改善相辅相成、相得益彰的路子。

何镜堂(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、博导)表示:”这是一条非常宝贵的文化带。这一条沿水的文化带,对于广州提升文化软实力是非常重要的,要把它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一河两岸。“

老城新韵、名城永续

现在广州正在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,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。广州市发扬敢为人先的改革开放精神,面向未来,守正创新,制订名城保护五年行动计划,开展“老城新生”伙伴计划,通过“一区一品牌”推动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,打造了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典范区域和精品项目。

接下来,广州将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,加快推动历史文化核、现代活力核、未来发展核三大动力源互为支撑、联动发展,让未来充满历史,让历史走向未来,名城永续、广府弥新,续写“千年商都”传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