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2月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,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。”1982年,广州入选国家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,这42年来,广州不仅演绎了改革开放、经济腾飞的发展奇迹,更在守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中焕发出老城市的新活力,延续和筑牢人民城市的血脉根基。让我们通过一条纪录片,走进这座拥有22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,感受这座千年商都的老城新韵。
6月15日晚上8点,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、广州广播电视台共同制作的高清纪录片《老城新韵》第一集——传承,在广州新闻频道《城市话题》栏目播出。
历史之城,传承之路
在广州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,广裕祠以其八百多年的历史见证了岭南文化的繁荣与变迁。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、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潘安回忆,当广裕祠面临坍塌的危机时,他带领团队提出了全社会参与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两种保护方案和理念,让这座古建筑重焕新生。
2003年,广裕祠荣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。潘安回忆道:“我们从发现到保护,再到有成效的保护,钱岗村成为了一个典范。这些经验对广州的文物修复和保护,也起到很大的作用,也影响了后期的保护措施。”
保护与创新,广州在行动
2018年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。同年,广州市入选第一批国家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,进一步加强了制度建设,形成了一系列“广州经验”。广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,正以其独特的方式,实践并讲述着传承与创新的故事。
从最初的单体保护,到后来的整体保护,广州不仅保护了历史建筑的实体,更保护了城市的传统格局和集体记忆。广州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,推动广州焕发千年古城的经典魅力和新时代活力。
中轴线的故事,城市的脊梁
广州的传统中轴线,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脊梁,承载了太多的故事与记忆。在这条长约8公里、宽约800米的轴线上,广州的历史与现代交织,传统与创新并存。在北京路长大的“老广州”李灿辉,在1982年进入新华书店工作,一做就是四十年。他说现在的北京路骑楼街,和他小时候记忆几乎一模一样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、博导何镜堂强调,“广州的中轴线不仅是政治、经济、商贸、文化的综合体,也是城市生活的缩影。”保护中轴线不仅是保护建筑本身,更是保护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。他希望中轴线的保护能够保持其完整性,既保留传统历史建筑,又融入新城市新活力。
东山韵味,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
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,是广州近现代史的缩影。通过微改造等“绣花”功夫,广州成功地将高品质的现代生活与浓郁乡愁的老城风情相融合,让广大市民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,让历史与现代和谐共生,传统与创新相互交融。
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袁瑾认为,文化遗产的保育应该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。她通过收集东山居民的故事,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由来,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来。雷叔,一位土生土长的新河浦居民感慨道:“这里保留了很多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,尊重了我们的集体记忆。”
展望未来,老城新韵
广州,这座城市,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断创新的姿态,向世界展示着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。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广州始终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。本着对历史负责,对人民负责的态度,不忘初心、感恩奋进、守正创新,扎实推进广州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。
文化,是一个国家,一个民族的灵魂;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,是保护文化遗产,传承历史文脉,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。广州,是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、岭南文化中心地、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、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。岭南文化、海丝文化、红色文化、创新文化等多种文化交织融合,成为推动城市发展延绵不绝的动力源泉。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,也让城市居民在“日用而不觉”中日益感受到城市发展的魅力。